您的位置:主页 > 资讯观点 > 研究与洞察 >

“社会老龄化”、“服务智能化”背景下对银行2021-03-22 09:50

  中国老龄化进程在快速推进,并且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占总人口的12.6%。预计到2024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4%,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20%以上。我国老年人群体当前呈现低龄老年人占比高但随时间推移会持续下降、文化程度低但随时间推移会持续升高、触网人群不断增长、老年人人数和比例快速增长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网点的功能越来越多地搬到智能机具、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上,目前银行业务的离柜率接近90%。智能化背景下老年人金融服务的痛点是,老年人更习惯面对面的金融服务,对智能机具和移动APP的使用存在“不明白”“不方便”等畏难心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人民银行高度重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问题,提出从三个方面——现金管理、支付服务、普惠金融来采取措施,切实提升老年人日常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引导金融机构用好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深度、广度和温度,让金融科技成果更好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保证在数字普惠金融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落下”。

  老年人的主要金融服务主要为储蓄存款、保险需求、支付结算、投资理财、融资需求和其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等。银行仍然是当前作为服务老年人人群金融需求的主体。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明显,习惯柜台人工服务对智能设备和移动APP接受度需长期培养和引导、注重财富保值增值、勤俭节约,偏好安全性的投资、认知有限,抑制了老年人部分金融需求。银行机构应结合老年群体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从产品设计、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传统渠道服务转型且与智能化渠道服务结合等多个方面着手发力,在金融科技加持下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银行机构应从产品设计层面入手,切实提升移动支付等智能化产品的便捷化程度。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和消费需求与年轻人不大一样,金融机构应结合老年人经常涉及的金融服务场景,推出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等智能金融APP,优化老年用户注册、银行卡绑定和支付流程等。

  银行机构对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屡屡曝光的老年人金融诈骗事件,有些老年人出于谨慎考虑,不大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对于老年群体的金融认知教育,应包括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拓宽金融信息渠道、电子设备的使用、纠正金融行为偏差等多个方面。如果老年人了解了移动支付的更多知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用起来就能安心踏实。

  传统金融交易渠道和方式在智能化移动化金融的背景下依然需发挥重要作用,传统金融交易渠道和方式如柜面和客户经理面对面服务等,从以往的交易办理渠道逐步转变为客户服务和营销渠道,银行机构需加大朝客户服务与营销方向转变的意识和能力,并结合智能化渠道服务,提升渠道整合和协同能力,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便捷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速快、未富先老、人口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等特点。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涉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而且老年人口在未来面临的发展环境也更加复杂。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社会资产聚集在老年人手里,刺激了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银行机构应加大对老年人群体金融服务需求的重视程度,抓住市场机遇,提高老年人群体金融服务质量,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践行数字普惠金融。


杰倍思2024年校招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