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资讯观点 > 热点内容 >

中国消费1978年来首次负增长2021-03-22 10:09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2020年中国居民收入全年少增1.7万亿,而住户储蓄多增1.6万亿,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和居民消费倾向下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再创历史新低,导致2020年全年最终消费出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负增长。

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原有趋势上加速下滑

  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放缓到2.1%。从绝对数值上看,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若与前两年的名义增速均值相比较,去年居民收入整体少增约1.7万亿元。更值得重视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实际已连续多年呈持续下滑状态,自2012年的10.6%下降到2015年的7.4%及2019年的5.8%。

  2020年由于疫情等复杂因素,居民经营性收入受影响严重,尤其是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工资收入人群中非全职人员及城市流动人口影响也很严重。调查还显示,受访家庭成员反映有26.4%的企业减少了雇佣,15.5%的企业降低了薪酬。

居民消费倾向的持续下行

  有关消费倾向的研究表明,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1990年的0.85以上,已经下降到疫情暴发前的0.70左右,其中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大约为0.73,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为0.66。从变化趋势上看,自2008年以来下行趋势有所加速,2020年疫情期间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再创历史低点,其中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已经下滑到不足0.62。

  央行的城镇储户季度调查显示,2020年一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3%,比上季度攀升7.3个百分点;而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下降6个百分点。到四季度疫情缓解时,倾向于储蓄的居民仍占51.4%,倾向于消费的居民占23.3%,只略升了1.3个百分点。

  根据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存款数据,2020年住户存款新增11.3万亿元,与2019年的新增住户存款9.7万亿元相比,多增加了1.6万亿元。当然,近几年中国住户储蓄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相对于同一单位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而言,2020年的这种储蓄增长速度意味着居民消费倾向的更大幅度下降。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扩大内需列为2021年的重要任务之一,且明确提出要调节储蓄、消费、投资的比例。可以预见,适当降低储蓄倾向,扭转居民消费倾向的长期下行趋势,也是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

  消费增长是一种对未来收入信心的表现,在国内国际大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要提振消费,就需要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本上一是扩大就业,二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把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在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方面,既要采取刺激消费的政策,更要重视新需求的创造和培育,对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对新消费场景的培育和创新引领新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创造新需求,提高居民整体的消费倾向。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月18号在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指出,经济增长要依靠内需,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开放中更好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从我国的情况看,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2013-2019年为60%左右,如果和发达经济体70%、80%的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发展阶段不一样,所以必须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改进消费环境,开拓更多的消费增长点。


杰倍思2023年校招火热进行中